战略支持:

创富记往期回顾

“平衡”风格下的选股绝招     

新华基金成立于2004年12月9日,经营管理中心在北京,是首家在西部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新华基金共管理着46只公募基金,包括1只股票基金,32只混合基金,10只债券基金,2只货币基金和一只指数基金,公司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417.89亿元。
本期嘉宾:崔建波

崔建波有着22年的证券从业经验,现任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监。管理的基金包括新华优选消费混合,新华趋势领航混合,新华鑫益灵活配置混合等。

  • 观点1:精选价值成长股能够穿越牛熊
    首先要选择行业,选择景气度向上、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且其本身增长性较好的子行业,再在其中选择经营资质好的企业,不是说新进入或者外延并购的新企业,而是本身有确定性增长的企业。
  • 观点2:看好消费电子、定制家居行业未来股价表现
    我一直比较看好消费电子板块。市场普遍认为,消费电子行业已经相对成熟,智能机的保有量已经很高,在销量上并不会有多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我注意的是,智能机本身价格带来的提升以及智能机里面市场份额的变化。
  • 观点3:创业板不能一棒打死 会经历分化过程
    今年以来,创业板和中小板表现非常差,背后原因是很多创业板公司业绩大幅低于预期,导致整个指数表现都很差,但其实很多公司本身有好的业绩增长,但偏偏处于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中,存在被错杀的情况。
  • 观点4:下半年难现趋势性机会 结构性行情明显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既不会大幅低预期,也很难继续超预期,所谓结构性行情更多来自于对上市公司本身业绩的把握,在宏观经济相对平稳的背景下,布局业绩高增长的公司,而不过分注重所谓的主题性投资机会,这样的话,收益就会相对平稳一些。
  • 点击查看全文

“华为总裁任正非的九大精神品格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其中自律也是我一直坚持的,能与大佬的优秀品格相同,我很荣幸。”崔建波略显自豪的说道。 

亲历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牛熊转换,崔建波坚信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才是最好的。“从业20年,我做到了策略指导 。对行情一定要认识到它的本质,对公司的判断、对市场的判断,我们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之后,就能看到核心、本质的东西。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我已形成自己的自然反应或逻辑判断。”崔建波说,也正是基于此,多年来他的投资组合鲜少出现“失控”的情况。 

他坦言,未来三到五年基金行业将基本完成洗牌,若公司没有特色要想逆袭或快速发展壮大会越来越艰难。 

自律是最强的战斗力 

“拒绝平庸,我希望看到基金经理或研究员们有自己独到的视角,但也一定要对所负责领域做到专精,最后成败于否,市场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据崔建波介绍,新华基金的投研文化比较纯粹。在内部我们营造了一个开放、和谐的氛围,允许各种投资风格共存。每日晨会、每周一的内部路演,也为大家交流探讨提供机会。 

崔建波一直强调:“对做基金经理的人来讲,一定要自律”,他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自2009年11月加盟新华基金,从基金经理做到公司副总,他所管理的多只公募产品在2011年到2016年期间表现出色,且连续6年内部考核进入前四分之一。其中新华优选成长、新华行业周期轮换、新华泛资源优势在崔建波的管理下获得了多项金牛奖。新华优选消费在其任职期间回报率高达168.63%,新华趋势领航自2013年管理至今,回报也达到了136.07%。 

今年以来,崔建波主要参与管理的基金主要有两支,分别为新华趋势领航和新华万银策略。据他介绍,这是年末会纳入考核的两支基金。从公开数据也可以看到,新华趋势领航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回报超5%,管理规模26.30亿元;新华万银多元策略从持有人结构来看,主要以机构为主,规模近4亿,今年以来回报6%左右。 

独特人才与投研团队的双保险 

作为一名管理者,崔建波非常愿意给年轻人成长的机会。据了解,新华基金引进基金经理的标准,一方面侧重基本面研究和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兼顾能够对公司投研风格形成补充。更适合做“教练”的崔建波,选择了栽培特点突出和勤奋专注的年轻人。 

对于如何留住人才,崔建波称,从他内心来讲,非常希望留住那些在市场中比较独特的,有独到见解的、与众不同的人才,虽然这些人才非常稀缺,但却是崔建波及其团队重点选拔的方向。不过,崔建波虽然看重有特色的人才,但相比之下,他更看重的是整个投研团队的搭建。 

“2015年,新华基金虽然出现人员的流失,但仍能保持业绩稳定,也说明新华基金投研团队的基金经理储备很充实,提上来的人就能够及时补位。”据崔建波介绍,新华基金的研究员服务三到五年才会提拔为基金经理,新华基金一直坚持根据基础工作和实际表现来考核研究员的业绩,从而把研究能力扎实、行业覆盖面广的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不过,有的人太着急,不知道厚积薄发的道理,匆匆做满三年就急于做基金经理,其实对自己不一定有利,即便能做基金经理了,可能还得重新去补齐那一课。” 

“热爱、勤奋是基金经理最重要的品质,有荣誉感、敢于争先是我对基金经理的核心要求”。崔建波强调,做投资很有意思,每天都有新的内容,新的知识,让人感觉很充实。而从事这个职业,神圣的契约精神又会让你有使命感,胸怀一颗冠军之心,为荣誉而战。 

投资要重逻辑讲效率 

“策略指导下,我先看大方向,只要将市场的内在逻辑想清楚,做投资就会特别有信心。”崔建波表示,自己的投资风格属于平衡型,整体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短板。 

在崔建波看来,做绝对收益产品投资效率很重要,但在公募基金这方面强调的不是很多。买完一只股票之后什么时候涨,涨幅多大,要有一个判断,择时不是特别重要。“这么多年走过来,我形成了这样一个风格,就是讲究效率。每轮的市场表现一定有逻辑可循的,我觉得市场能涨,就一定要找到推动市场上涨背后的力量,主流的上涨板块。” 正是在这种投资逻辑指导下,多年来崔建波的投资组合在大方向上没有犯过大的错误。 

“我觉得要对管理的基金每时每刻都在控制中,如同驾车一样,既要看道路的复杂情况,也要看车速。即使道路复杂,在一定的速度中自己也能控制好它。不管什么情况,绝不能失控。涨的时候不要跑输,跌的时候要比别人跌得少,甚至有系统的风险也能够回避掉。” 崔建波称,投资股票不会过于集中,但看到特别中意的股票,他也会长期重仓持有,但需对这只股票比较了解且其波动不会太大,如果估值与未来不能匹配,也会考虑调整仓位。 

看好现代服务和高端制造 

四季度风格转换的概率较大。崔建波表示,今年是属于蓝筹股和周期股的一年,但是随着估值被填平甚至出现高估,大家已经开始关注中小板的估值比价优势了。从历史数据发现,不管风格如何切换,服务业行情走势相对独立。反观当前比较热的国企改革、混改等到年底可能会切换到以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上。 

“估值切换和年底资金建仓需求是我判断风格转换概率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崔建波指出,对比中小盘跟大盘风格,历史上PB最低是3倍,现在已经进入3倍区间。而以次新股为代表的成长股来看,跟大盘股相比,PB可能还有点高,次新股没有经过并购,估值没有水份,部分小股票已经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寻找有价值的投资标的,看行业和公司的成长共振。崔建波举例称,“比如行业增长15%甚至20%,相关公司领先于行业增长30%到50%,在我们看来这就属于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假如行业没有增长而是从20%的增长倒退到了10%以下甚至是更低,即使该公司增长了30%到50%,我们认为这种持续性是存疑的,也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机会。” 

崔建波认为,如果行业并不景气,那么某些股票的上涨大多属于估值修复的性质,这种投资机会普遍属于一种一次性的投资机会,不具有可持续性。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后市投资机会,崔建波主要看好现代服务业(如养老、旅游等)和高端制造业(如半导体、集成电路等)。 

----- 访谈结束 ----- 

崔建波所管理的基金

WechatIMG20.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