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方:金融界监制:仇霞栏目主编:张可昕设计:AI创新工作室学术:金融界基金研究中心执笔:言昕

战略支持:

创富记往期回顾

宏观量化模型+“画线派”风格

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4年4月19日在上海正式注册成立。不断摸索,不断革新,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在探索中成长,在摔打中成熟,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逐渐成为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业的新锐力量,业已形成一支精干、团结、自信的人才队伍,清晰而坚定的发展思路,丰富而有特色的产品体系,逐渐成熟并不断优化的投研模式。自我培养和招才引智并举,核心团队具有丰富的产品创设、投资管理经验。
本期嘉宾:戴弘毅

戴弘毅,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硕士,拥有7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2年基金管理经验。个人特点:具备多年宏观、中观策略及量化模型研究经验,在可转债及宏观大类资产配置领域积蓄深厚。擅长从宏观周期角度出发,灵活运用资产配置模型优化投资组合胜率,精选优质标的。

细数全球顶尖的投资大师,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可以说是与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齐名的传奇人物。

2008年金融危机如海啸般席卷全球,华尔街哀鸿遍野。在一片惨淡之中,由瑞·达利欧创办的桥水基金却在一众资产管理公司中脱颖而出,最终收获了超过10%的正收益。

达利欧和他的团队通过深入研究过去经济大萧条期间的经济特征和发展脉络,提前推测出危机可能即将来临,凭借着对风险的精准把控,巧妙调整投资组合,做好了应对危机的准备,成功避免产品蒙受巨额亏损。

对于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戴弘毅而言,早在其担任宏观策略研究员期间,他的投资风格便深受桥水基金理念的影响。他钦佩于桥水基金对风险识别的敏锐洞察,欣赏其策略模型的精妙绝伦,赞叹其对于资产管理的独到见解。

在实际管理基金的过程中,戴弘毅同样将风险控制视为投资的生命线,坚持绝对收益导向,在充满不确定的市场中努力寻找确定性,而他的投资策略也与桥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兴趣使然? 厚积薄发

从宏观策略、行业研究,到可转债、纯债研究,戴弘毅不断拓展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圈”,其研究经历几乎全面覆盖固收+相关的各个领域。

从研究转型投资的道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戴弘毅将其总结为“先加后减”的过程,即先做加法,广泛吸收行业内的各种打法,博采众长;后期再慢慢做减法,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势,逐渐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

或许是天性使然,在担任研究员期间,戴弘毅就喜爱潜心钻研各类投资模型和量化策略,还完成了不少基础数据库的处理准备工作,这也为其后续开展策略化投资奠定了基础。

凭借多年沉淀的宏观市场感知力和量化研究实力,戴弘毅在参考桥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的同时,结合自己对于资产配置的独到见解,对模型进行优化,研究出一种更适应A股环境的风险平价模型,并于2023年9月任职华富安业一年持有期债券(A类 014385/C类 014386)的基金经理后,将其运用于产品管理中,从产品业绩来看,该策略颇有成效。


产品过往业绩表现靓丽

华富安业一年持有期债券A 2024年回报5.73%(同期基准6.40%),成功超越同期万得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涨幅(4.90%)。该产品作为华富基金“底仓金选”低波固收+产品线中的一员,追求绝对收益体验,在回撤控制方面表现较优,致力于为客户在低回撤的基础上创造长期稳健的持有体验。


宏观+量化? 双重赋能

总体而言,戴弘毅的策略化投资风格较为显著,习惯遵循模型系统性+宏观对冲思路,将量化模型与宏观视角相结合,根据产品定位和目标客群的需求,在特定风格中开展纪律性投资。

针对追求兼具长期稳健回报和较低回撤波动的绝对收益型产品,戴弘毅参考了桥水基金的全天候投资策略,结合中国市场特色,根据信用周期、货币周期、海外经济、海外通胀、中美关系、全球风险6大维度宏观指标的变化,从100多个细分行业和资产的维度构建起12种资产组合,并通过风险平价的方式,以最小化整体资产组合波动率为目标,借助量化计算模型,使得不同子组合的风险对整体组合波动的贡献大致相等,从而达到该策略能适应“全天候”环境的效果。同时模型还会进行月度调整,并结合宏观环境和中观产业基本面的变化进行主观修正。

另一位基金经理何嘉楠则凭借自身在利率债、产业债、城投债方面多年的研究经验和对宏观数据与交易行为的敏锐感知,发挥其在久期策略和择券上的优势,在模型得出的债券资产类别和仓位范围内进行择优配置,通过积极观察债市环境变化,借助波段交易增厚产品收益。

“我理解的‘全天候’,就是在各种市场环境中该投资组合的波动率都相对稳定。借助这一策略,我们也希望帮助投资者免于择时的困扰,努力提升任意时点买入并持有一段时间后获得正回报的概率,真正践行绝对收益理念,力争做到让客户放心、省心、舒心。”戴弘毅补充道。

由于风险平价模型一般细化到行业层面,选股策略上则更注重保持风格的统一性。例如,偏价值的行业会倾向于选择白马龙头企业,而偏成长科技的细分行业则会结合基本面景气度、选择锐度最高的公司。择股方面尽可能避开那些未被市场广泛关注且难以预测其表现的股票,以防在个股暴露上出现偏差,使得风格漂移,进而影响到整体模型的投资效果。


坚持策略化风格? 严守投资纪律

遵循策略化投资的优势是产品的风格鲜明、定位清晰,能为需求相匹配的投资者提供趁手的投资工具。但任何一种投资思路都有可能遭遇逆风的情形,作为基金经理,需要正确认知市场的变与不变,重要的是甄别这究竟是市场周期的缘故,还是投资方法论出现问题。

以华富安业一年持有期债券运用的全天候风险平价策略为例,其底层逻辑是宏观对冲,投资组合中各资产的配置比例相对均衡,不会追求某一风格上的极致。谈及华富安业的产品定位,戴弘毅表示“我的目标是尽量保证在每个阶段的收益表现都处于前50%分位,而不是追求相对排名的靠前。这也与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画线派’基金的产品定位相契合。”

比如去年5月,红利资产表现亮眼,在一众权益资产中脱颖而出,权益部分重仓红利板块的二级债基业绩表现相对突出。当时华富安业运用全天候风险平价策略,尽管红利仓位不低,但也有部分成长风格的持仓作为风险对冲,因而在相对排名上不及红利风格更为极致的产品。“考虑到当时红利板块异常火热,甚至出现了脱离基本面的超预期上涨,且华富安业的核心目标是追求长期低波稳健的投资回报,所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是选择遵从模型,以控回撤为先,对各个行业根据风险平价均衡配置,没有在某一子板块上暴露过多的风险敞口。”戴弘毅解释道。

从后视镜的角度看,坚持策略化的模型投资,严守投资纪律的确是正确的选择。去年6-7月“中特估”突然哑火, 随后市场又快速切换至“科特估”,不少科创龙头逆势上涨,而偏价值的品种则出现快速的补跌,不少重仓红利的二级债基都出现了较大的净值波动。正是对于行业均衡配置和宏观对冲思路的坚守,使得华富安业相较于同类型产品在回撤控制和风险管理层面表现更优,扛住了这波市场回调,为持有人在震荡行情中带来了一份安定感。


三道防线? 严控回撤

对于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产品,控回撤是基金管理的重中之重。不同基金经理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而戴弘毅则选择了三重控回撤之法。

一是全天候风险平价模型的对冲,包含资产内部风格的对冲和资产之间的对冲两个方面。其原理就是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分散风险。

二是对风险敞口的约束,运用类似CPPI的风险预算框架进行仓位管理,根据静态票息积累的安全垫倒算风险资产的回撤空间和仓位,设置止损容忍度,并按季度频率动态调整,防止出现超预期的回撤幅度。

三是开展网格化交易,规范交易纪律,杜绝投机和博弈行为。当回撤幅度接近预警线时,采用“阶梯式减仓”的方式,尽量平滑曲线波动,避免因“大开大合”的调仓行为对净值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争让净值曲线“画”得更加漂亮一些。

戴弘毅表示,追求绝对收益的固收+策略核心就是努力为客户创造低回撤、低波动的持有体验,落实到数据维度,就是追求高卡玛比率和固定区间内获得正收益的概率。“我们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投资策略,为风险收益比相匹配的客户提供合适的资产配置选择,让基金的产品定位和风格标签更为清晰。”


灵活调整? 持续迭代

谈及自身的投资框架,戴弘毅表示“投资框架和体系,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以是大道至简的理念和价值观,也可以是细致完备的策略模型。但同样重要的是,模型和体系既要有坚持不变的价值观理念,同时也需要是开源和允许修改和迭代的。”在戴弘毅看来,构建的投资框架与其说是模型,更应当是一套不断修正的“系统”或者说是“生态”。

“通常,我会事先设定一个相对细致的投资策略或模型,这便是督促我遵循投资纪律的锚。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大约80%是固定的,以防止产品的风格发生严重漂移;另一方面,预留20%修正和迭代的空间,通过不断地优化调整,让模型具备可持续性,能在行情波动中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在他看来,全天候风险平价模型便是一套投资系统,在不违背绝对收益目标的原则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优化调整,注重保持模型系统的纪律性和主观修正相结合。

无论是追求绝对收益,还是定位低波固收+,这都是产品业绩的一种结果,在投资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成,条条大路通罗马,前提是拥有相对完备的投资策略,并严格遵循投资纪律。市场的趋势是复杂多变的,想要每一次精准择时的难度极大,戴弘毅选择充分发挥自身在宏观量化方面的优势,借助风险平价模型管理产品,朝着绝对收益的目标不断迈进,未来也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持续优化迭代。

戴弘毅表示,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和数据库的扩容,未来将不断拓展能力圈范围,把可转债策略、泛红利策略、国债期货策略等子策略融入模型中,相较宏观风险平价模型,这类多策略风险平价模型有望在灵活多变的市场中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投资的广袤天地间,戴弘毅以宏观视角为笔,绘就市场大势的磅礴画卷;以量化策略为墨,潜心勾勒资产配置的细腻线条。他在投资策略与量化模型中倾注心血,每一次对回撤的严格把控,每一回对模型的优化迭代,都是他践行绝对收益理念的有力见证。

在追求绝对收益的道路上,他已成功开辟出一条独树一帜的全新征途,这无疑为渴望资金稳健增值的投资者点亮了一盏启明灯,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深刻的启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戴弘毅将利用团队的智慧结晶为投资模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并在追求绝对收益的道路上散发出别样的光芒。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