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巫云峰监制:胡雯主编:仇霞编辑:鲍方 高君UI设计:宋鹏 陈子涵网页制作:盛维玮战略支持:灵犀智投

战略支持:

创富记往期回顾

透析ETF三大有效应用场景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服务机构客户超过4万户,服务公众持有人超过5200万户。该公司在ETF市场的持续耕耘也获得了行业认可,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年度被动型金牛基金公司”奖项,海外市场,华夏基金的ETF也得到了境外专业机构的认可。         
本期嘉宾:徐猛

清华大学工学硕士,CFA,16年证券从业,2006年加盟华夏基金至今,一直从事数量投资相关工作,代表产品有华夏恒生ETF、华夏沪港通恒生ETF、华夏中小板ETF、华夏上证50ETF及联接,管理资产规模117.75亿元,现任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

  • 观点1:精选价值成长股能够穿越牛熊
    首先要选择行业,选择景气度向上、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且其本身增长性较好的子行业,再在其中选择经营资质好的企业,不是说新进入或者外延并购的新企业,而是本身有确定性增长的企业。
  • 观点2:看好消费电子、定制家居行业未来股价表现
    我一直比较看好消费电子板块。市场普遍认为,消费电子行业已经相对成熟,智能机的保有量已经很高,在销量上并不会有多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我注意的是,智能机本身价格带来的提升以及智能机里面市场份额的变化。
  • 观点3:创业板不能一棒打死 会经历分化过程
    今年以来,创业板和中小板表现非常差,背后原因是很多创业板公司业绩大幅低于预期,导致整个指数表现都很差,但其实很多公司本身有好的业绩增长,但偏偏处于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中,存在被错杀的情况。
  • 观点4:下半年难现趋势性机会 结构性行情明显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既不会大幅低预期,也很难继续超预期,所谓结构性行情更多来自于对上市公司本身业绩的把握,在宏观经济相对平稳的背景下,布局业绩高增长的公司,而不过分注重所谓的主题性投资机会,这样的话,收益就会相对平稳一些。
  • 点击查看全文

 

《擒牛记》春节特刊向投资大师约翰·伯格(John C. Bogle)致敬!他一生缔造了两个“0到5万亿美元”的传奇,被誉为全球指数基金教父。他深受华尔街尊敬,更是股神巴菲特心中的英雄。缅怀大师,对话顶级指数基金经理,让我们共同探寻指数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本土化的应用足迹。

2018年是中国指数基金发展的大年,更是ETF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与股市震荡下行形成鲜明对比,指数基金规模逆市激增,尤其是ETF不断创造新的纪录。在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徐猛看来,ETF已经成为当下最高效的资产配置工具。

据金融界智能研发中心统计,A股权益类ETF规模由去年年初2179亿元增长到3678亿元,增幅接近70%。其中,有10家公司旗下ETF总规模逾百亿元,华夏基金便是佼佼者,规模一度突破千亿元。

ETF发展迅猛,到底猛到什么程度?

2018年,沪指跌幅超过了24%,是历年来的第二大跌幅,仅次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65.39%的年跌幅,在此环境下,ETF确呈现逆势增长态势,迎来了大爆发之年。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场股票型ETF场内流通份额超过1700亿份,较年初增长了近一倍。期间,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ETF规模一度超过1000亿元,成为境内首家权益类ETF管理规模超千亿元的基金公司。

“ETF快速发展我们早有预期,并提前做好了准备。” 徐猛自信的说道,“但是在2018年出现如此迅猛的发展,这是我们没想到的。”据悉,2018年不算新发ETF,ETF存量的产品规模增长都在40%以上,这么大幅度快速增长是超预期的。回顾2017年底,经过14年的发展,ETF规模存量不到2100亿,而到2018年年末,整体规模增幅近70%,达到3678亿元。若算上市场整体跌幅以及赎回的影响,去年新申购ETF的资金差不多超过2017年年底的存量。

机构资金加速流入是ETF规模扩容的主要原因,这背后也得益于机构投资思路的转变。春江水暖鸭先知,包括保险、券商、信托等在内的聪明投资者已经敏锐的注意到了A股估值的吸引力。另外,徐猛也就ETF投资者结构分享了一组有意思的数据。

以上证50ETF(510050)为例,先看持有人:2017年底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82%,2018年机构持有占比69%;再者,在2018年增加的份额中,机构投资者占43%,个人投资者占57%,从增量贡献度来看,个人投资者贡献超过机构投资者。徐猛表示,“我们之前一般认为机构投资者偏好在市场下跌时配置基金,个人投资者更喜欢在上涨时配置,从2018年这个数据来看,个人投资者也逐步趋向理性,这一点超出我们的预期。”

深入分析个人对ETF投资热情的明显增加,徐猛认为有两点重要原因:

第一,市场有效性提高。随着投资者结构变化,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比例、外资投资者比例增加,投资理念进一步国际化,A股市场的有效性提高,主动股票型基金战胜指数的难度加大;

第二,个人投资个股风险更大。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市场环境中,个股业绩风险相对较大,加上监管机构完善退市制度,对重大违法、业绩连续不达标、低于面值的股票严格实行退市,投资尾部股票的风险极大。随着市场的下跌,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位置,部分指数投资价值凸显而被个人投资者发现,借道ETF布局就成了一个聪明的选择。

吉姆·罗杰斯曾说过,“即使你不是个精明人,只要在经济低迷时投资,经济好转后一定稳赚。”市场磨底阶段即使你没有一把梭的勇气,还可以通过分批建仓的方式收集便宜的优质资产。比如上证50指数就是中国传统经济龙头股代表,在具备显著估值优势环境下,它确实是不错的首选标的。

ETF简单投资背后,有一群不简单的人

徐猛,清华大华工学硕士,不仅同时持有金融行业黄金双证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和 FRM(金融风险管理师),更是CQF(国际数量金融工程师)持证人,金融行业从业超过16年,经验丰富,谈起指数基金交易和管理可谓如数家珍、得心应手。目前管理ETF规模100亿元+,代表产品有华夏恒生ETF、华夏沪港通恒生ETF、华夏中小板ETF、华夏上证50ETF联接等,任职期间最佳回报达61.72%(华夏上证金融ETF,2013.4.8-2019.1.22)。

“ETF的投资目标是复制指数,并尽可能取得与指数基本一致的收益。”这是ETF作为工具产品存在的重要价值,据徐猛介绍,一款成功的ETF产品,除了投资业绩好,即偏离度与跟踪误差小之外,还要从基金规模、流动性以及折溢价率等指标来衡量。再以A股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ETF华夏上证50ETF(代码:510050)为例,该产品目前规模431亿元,2018年日均跟踪偏离度为0.01%,跟踪误差为0.79%,日均成交金额为17.7亿元。

作为被动型投资品种,为了尽可能取得与指数基本一致的表现,ETF是如何做的?徐猛娓娓道来:“日常运作中,基金管理人每个交易日收到指数公司发送的指数文件,上面有每个成份股的权重,我们用程序进行组合的结构分析,以确保组合的持仓结构与指数的权重基本保持一致;在成份股调整时,利用算法交易以及适当的调整策略,降低偏离度。风险管理部定期监控组合的偏离度和跟踪误差,进行归因分析,分析跟踪误差的来源,基金经理在投资运作中逐步改善,进一步降低跟踪误差。”投资ETF看上去很简单,但真正近距离接触后才发现,它复杂的程度超乎我们想象。

严谨的运作流程是华夏基金对ETF风险控制较好的保证,据了解其内部根据多年在ETF市场积累的经验,撰写了ETF日常管理运作流程及风险控制手册,手册达上百页,里面详细梳理了ETF投资运作流程、风险点等重要内容。据徐猛介绍,其所在的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现有成员21人,由多年丰富经验的海内外专业基金经理以及专职研究人员组成,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平均入司年限超过7年。经过十几年的深耕,数量投资部已构建起成熟的量化研究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线。

作为高效的资产配置工具, ETF有哪些应用场景?

ETF虽然是被动指数工具,但并不意味投资者只能被动持有ETF,实际上ETF应用场景非常多样化,除折溢价套利、期现套利、ETF期权套利等专业性较高的投资方式外,投资者也可以将ETF应用到下面这些场景:

第一,波段操作的便捷工具。ETF基金由于跟踪误差小、交易便捷、进出成本低,非常适合交易型投资者进行“波段操作”。投资者无需判断个股特殊情况,只需在自己认可的市场“相对低点”买入或申购ETF,在合适的位置卖出即可,有效避免了“赚了指数不赚钱”情况的发生。

第二,资产配置的底层工具。目前海内外ETF工具已非常丰富,除权益ETF外,债券ETF、商品ETF、外汇ETF等也层出不穷,且各大类资产ETF已逐步细化到各个风格与领域,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ETF实现全球化大类资产配置。同时,海外市场当前盛行的“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策略也是以ETF为主要标的:即投资者把绝大部分资产投资于指数ETF,这部分资产称为“核心资产”,主要目标是分享市场收益;其余资产进行主动投资,分别投资于各类风格的基金或特定股票,以求获得超额回报,这部分投资称为卫星资产。

“核心—卫星资产配置”将主动投资策略与被动投资策略有效结合起来,兼备“指数化投资低成本、风险收益特征明确、长期收益可期和主动投资获取超额收益”两方面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在有效控制相对投资风险的前提下获取超额投资收益的机会。

第三,作为仓位管理的蓄水池。ETF不但可以用来波段交易和资产配置,其在投资管理中也常常起到“蓄水池”的作用,尤其部分投资者偏好使用ETF来管理其组合仓位。例如,某投资者原仓位比例不高,但近期该投资者对市场走势由中性转为乐观,计划将权益资产的比例提升至一定水平,但投资者在短期内一时半会难以找到足够的个股标的来配置,此时就可以通过配置高流动性的市场代表性ETF来实现权益资产的风险敞口,以分享股票市场成长带来的投资回报,避免“踏空”的尴尬局面。当找到足够的可投资标的后,投资者可以将资金从ETF逐步向潜在意向标的转移,实际上此处ETF起到了投资管理的“蓄水池”作用,极大地便利了投资者的仓位管理工作。

展望2019年,徐猛认为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境外资金正加速流入,政府积极出台稳增长政策,随着经济增速的企稳,市场或将逐步回暖,市场已具备中长线投资机会。新期权的推出以及股指期货的松绑,今年境内衍生品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基于期权、期货、ETF等工具型产品的套利机会将明显增加。

往期回顾

《擒牛记》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