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巫云峰监制:胡雯主编:仇霞编辑:鲍方 高君UI设计:宋鹏 陈子涵网页制作:盛维玮战略支持:灵犀智投

战略支持:

创富记往期回顾

行情高点分化 ETF配置正当时 

富国基金成立于1999年,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公司,“权益、固收、量化”三大特色投研领域成为公司的三驾马车。经过10年积累, “指数增强专家“品牌标签收获业界认可。截止2018年12月31日,累计管理指数基金资产规模387.55亿元,在拥有同类产品的79家基金公司中排第5名。        
本期嘉宾:王乐乐

博士,现任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ETF投资总监。超9年证券从业,先后在上海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华泰证券担任研究员。2015年5月加入富国基金担任基金经理,管理代表产品:富国中证价值ETF、富国中证价值ETF联接等,累计管理资金规模26.59亿元。

  • 观点1:精选价值成长股能够穿越牛熊
    首先要选择行业,选择景气度向上、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且其本身增长性较好的子行业,再在其中选择经营资质好的企业,不是说新进入或者外延并购的新企业,而是本身有确定性增长的企业。
  • 观点2:看好消费电子、定制家居行业未来股价表现
    我一直比较看好消费电子板块。市场普遍认为,消费电子行业已经相对成熟,智能机的保有量已经很高,在销量上并不会有多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我注意的是,智能机本身价格带来的提升以及智能机里面市场份额的变化。
  • 观点3:创业板不能一棒打死 会经历分化过程
    今年以来,创业板和中小板表现非常差,背后原因是很多创业板公司业绩大幅低于预期,导致整个指数表现都很差,但其实很多公司本身有好的业绩增长,但偏偏处于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中,存在被错杀的情况。
  • 观点4:下半年难现趋势性机会 结构性行情明显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既不会大幅低预期,也很难继续超预期,所谓结构性行情更多来自于对上市公司本身业绩的把握,在宏观经济相对平稳的背景下,布局业绩高增长的公司,而不过分注重所谓的主题性投资机会,这样的话,收益就会相对平稳一些。
  • 点击查看全文

 

A股本周突破3000点后持续调整,成交量虽连续突破万亿但指数停滞不前。在高位分化行情下,《擒牛记》特邀富国基金ETF“老兵”王乐乐为大家讲解现在还能否上车?分化行情中被动产品是不是好选择?

配置ETF正当时

近期A股行情“火爆”,但沪指在周一突破3000点后持续调整甚至回落,这让还未“上车”的投资者产生犹豫,现在是上车的合适时点吗?对此王乐乐认为,目前点位的估值处于市场底部区域,是配置ETF、指数增强等指数产品的理想时点。

从中长期来看,市场估值是布局的第一个要素,如果市场估值过高,那么长期投资的风险收益性价比就比较低。而当市场估值到非常低的水平时,参与它的长期投资回报率相对会较高。当前中证500的估值创了2008年以来最低,其估值已经较充分反应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在这个位置上安全边际相对比较高。在估值底部区域,无论是做定投还是做资产配置,长期来看效果会比较好。

除了估值因素以外,A股去年下跌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基本面不够理想,由于多重原因去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比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宏观方面的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进行了积极动态调整、稳定了市场预期。这是应对全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用收缩以及股权质押风险上升等因素所做的调整。

具体来看,货币政策逐渐转向适度宽松,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尤其是民企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历史数据来看,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会对经济产生支撑作用,也就是说,货币政策领先于实体经济。

王乐乐认为,2019年三、四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有可能还会往下走,到五、六月份宏观经济或将回暖。历史数据显示,股票市场领先宏观经济三到六个月,叠加当前市场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他认为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场可能会有不错的交易机会。

对于个人投资而言,王乐乐认为配置指数基金是不错的选择。随着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科创板出来后会更多,个人投资者对于市场覆盖度、个股投资机会把握的难度会逐步增加,而指数基金的抗个股风险能力比较强,可以分散风险,是非常理性的选择。

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和产品的投资属性,对于投资者来说,指数基金还是存在一些选择技巧,比如短期交易投资者,可以通过ETF来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而长期资产配置投资者来说,指数增强还是更好的选择,毕竟超额收益也是一块不错的投资收益。

在中国规模指数并非最优

由于ETF跟踪指数的特点,常被个人投资者认为“过于平庸”,特别是当牛市来临时,投资者往往都追求超额收益。王乐乐笑称“ETF的确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但是它的工具性非常清晰。

他认为不会讲故事的反映出ETF的特点就是透明性和确定性,沪深300ETF就是跟踪沪深两市流通市值最大的300个标的,中证500ETF就只买中证500的成分股。投资者根据当前市场环境和风险偏好选择期待和自己观点一致的指数产品。

如果投资者希望在稳健的前提下跑赢规模指数,国内市场中近些年备受青睐的指数增强型产品是值得考虑的,它们相对于标准化指数产品往往能获得超额收益,但此类产品在美国却较为少见。

王乐乐对此表示,美国二级市场中的大部分交易由机构投资者完成。在国外的业界和学术界,可以看到最近十几年主动基金整体业绩低于指数收益,背后的原因是“美国市场的效率相对较高,且由机构投资者组成”,那么投资者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美国最近十几年资金持续流入ETF。

再回到国内,国内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效率没有那么高,规模指数产品可能并不是有效市场中的“最优选择”,这就存在获取阿尔法收益的可能。从过去十年来看,指数增强还是取得了不错的阿尔法收益。

另外,股票价格是PE乘以EPS,其中低估值高盈利的公司长期可以取得不错的投资收益。在国内经济处于转型期,上市公司的盈利分化比较大,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挖掘内在价值稳定增长的投资机会。富国运用模型寻找出估值合理、盈利佳的好公司,并据此重新演绎出一个价值指数,它的长期表现比较突出。

“熊市”亦无碍ETF凸显价值

A股长期走势呈现“熊长牛短”的特点,指数波动大、下行时间长。那么以跟踪指数为特点的ETF,在这种情况下该何去何从呢?

一组数据表明,在去年的极端熊市中ETF的整体规模逆“市”增加,尤其是来自个人投资者的增量资金显著增多,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原因?

王乐乐首先表示,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熊市为什么有人还愿意买股票,市场为什么还有成交量?实际上市场每天都会有交易,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是交易个股还是ETF,其实都是投资者在表达自己的投资观点。

他认为ETF有表达市场观点的作用。去年下半年很多板块的估值创了历史新低,长期配置价值比较突出,但是股权质押风险让个股暴雷风险不断,此时ETF就成为投资者布局市场、规避个股风险的重要投资工具。

除此之外,王乐乐也提及在不同的ETF品种之间投资者的选择也存在差异。机构投资者更青睐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而个人投资者则更多买入创业板50ETF、证券行业ETF,可以看出个人投资者更喜欢结构性机会。

往期回顾

《擒牛记》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